華聲在線4月25日訊 (通訊員 譚親民) 陽春四月,是踏青賞花的好季節。但劉先生一家人卻愁容滿面,不僅僅是因為疫情阻止了他們出去觀光,而且他兒子因走路時不小心把左手摔骨折了。劉先生夫婦急忙帶孩子去冷江某醫院治療,接診醫生給小朋友照了X片后,發現小朋友左手兩根骨頭都斷了,醫生告知需要手術治療,劉先生詢問是否可手法復位,醫生說兩根骨頭斷了且錯了位,不手術是復位不了的,除非是“天師”。
劉先生回想起自己幼年時摔傷沒治好,現在仍留有疼痛,不能讓自己的經歷在兒子身上重演,又想到手術會遺留創傷、疤痕,還要二次手術取鋼板,一次次手術、麻醉,擔心孩子將來會有心理陰影。此時,若去上級醫院,擔心疫情嚴重出行受影響,可不去上級醫院心中沒底,就在他六神無主、抉擇兩難的時候,劉先生的妻子突然想起有親戚在冷水江市人民醫院工作,便急忙打電話聯系。她親戚了解情況后聯系了骨科副主任醫師楊賁,告知可以來人民醫院治療。
來到冷水江市人民醫院,楊賁認真查看患兒手臂和X光片,發現患兒左側尺橈骨遠端骨折,橈骨已經短縮重疊,尺骨仍有部分骨皮質未斷裂,復位難度大,復位過程中可能導致尺骨未斷裂皮質斷裂,若橈骨未糾正短縮,可能出現位置更差的情況;而且患兒為小胖子,手臂比較粗壯,受傷后手臂腫脹,更加難以復位,保守治療也是非常有難度。
眾所周知,如果能以最經濟、最直接、創傷最少、恢復最快的手法去復位的話,對小朋友而言無疑是最佳選擇。難道因為困難,就輕言放棄嗎?真的如同第一家醫院的醫生所說,只有“天師”才能辦到嗎?
答案是否定的!小朋友的手最終在該院主任楊賁和“復位高手”骨科副主任醫師譚親民的仔細評估、反復研究、共同配合下,通過手法復位,恢復的相當不錯!復位過程雖然有些許痛苦,但很順利,劉先生一家對效果也相當滿意。出院后,劉先生一家人滿是感激,給兩位醫生送去了鮮紅的錦旗。
患者及家屬滿意的微笑,是對醫務人員最好的饋贈。行醫路上,如履薄冰,優秀的醫務工作者,面對未知的風險,要有準確評估風險的能力,在關鍵時候為了患者,更是需要膽大心細,有為患者放手一搏的勇氣。